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作者:郭晓妍
文章来源:星火网校
最新编辑时间: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自开创至最后一届科举前后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悠久且过程中根据社会背景与历史环境进行了多次变革。那么同学们知道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吗?



  

  科举制度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一种由古代中国开创的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度开创的朝代在历史上目前仍有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三种说法。
  
  科举制度在不同的朝代具有不同的考试科目,唐朝的常设科目是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唐朝时期的考试内容主要包含了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等,而明朝时期只有进士这一科,进士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1、积极影响上:科举制度作为当时朝代来说可能采取的最公平人才选拔形式,帮助封建国家引进优秀人才,唐宋时期作为科举制度的成熟阶段,其进步性致使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2、消极影响上:宋朝之后士大夫的文化创造能力不断降低,人才质量降低,科举制度在后期变成思想束缚,特别是八股文成为统治者思想控制的工具,另外官场腐败也造成了社会的混乱。
  
  上文中给同学们简单分析了科举制度的影响,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和事物时,需要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对于科举制度的影响也应该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

延伸阅读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相应的人才选拔机制,在中国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较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就是科举制度,那么同学们知道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吗?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对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学界仍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以及唐朝多种说法,而科举正式成型是在唐朝。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从汉朝开始,朝廷选举就主要通过皇帝不定期下诏举行。    唐代实行定期考试的制度,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等,在武则天时期还首创了武举。    宋朝时期“重文轻武”,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明清时代的科举成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明清科举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其中往往又分层次。    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宣布科考试停止,至此,中国的科举制度最终结束。    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1、积极影响:科举考试不仅拓展了封建国家招揽人才的社会层面,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科举考试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上升通道,对门阀制度形成一定冲击,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政治的清明。    2、消极影响:科举考试在唐宋时期其积极性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宋代之后科举考试的消极性逐渐扩大,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科举考试的历史影响具有两面性,同学们在看待其他历史问题上也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尊重事物的多面性与客观性。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和影响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一种人才选拔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废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和影响。    科举制度废除时间    科举制度是1904年1月废除的。    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3年,张之洞、袁世凯等会奏渐停科举,1904年1月,清廷正式批准减额减停科举的奏章。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此外还有以下客观原因:    1、经济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上,清朝末期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科举制以失去了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得统治。    3、文化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呼唤改革。    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    1、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    2、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3、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4、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极大地推进新文化的传播    以上就是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原因和影响。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
相关推荐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