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时间和代表人物是什么

作者:郭晓妍
文章来源:星火网校
最新编辑时间:

  洋务运动是以晚清洋务派为代表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试图挽救清朝统治。那么同学们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和代表人物是什么吗?



  

  洋务运动的时间是什么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1861年开始推行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分为中央代表与地方代表,中央代表有恭亲王奕訢、文祥,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上文提到的历史人物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指导思想,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都是为了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试图通过“自强”、“求富”的相关措施来解决清朝统治面临的内忧外患大危机。
  
  洋务运动尽管由于封建传统制度的弊端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它仍然在中国近代史中发挥着重要且深远的历史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还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同时也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延伸阅读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自救运动,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试图挽救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使得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那么同学们知道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吗?    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运动发生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还经过了太平天国的打击,使得清政府在面对英国时不堪一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军事上,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清政府无法抵御英国强大的炮火。    2、经济上,中国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远远优越于传统农耕文明下小农经济所生产出的产品,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逐渐丧失,遭到了严峻挑战。    3、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国内局势暂时“稳定”,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想法并付诸于实践。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在“自强”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例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以及天津机械制造厂。    2、在“求富”方面,创办多种新式民用工业例如轮船招商局,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3、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京师同文馆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式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的开始与结束标志    洋务运动的开始标志是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结束标志是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见识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五个方面。    洋务运动尽管失败了,但是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推动了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还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同时也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哪一事件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自救运动,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试图挽救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使得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那么同学们知道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哪一事件吗?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哪一事件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以及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虽然失败,还是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进程。    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兴起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提升国家力量,从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统治正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巨大危机,洋务运动的自强与求富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    洋务运动开始于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不仅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还建立了近代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除此之外还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制造厂等等。    除此之外洋务运动还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邮政、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封建传统制度的弊端,洋务运动中守旧人士的反对以及官僚作风的败坏也是很大的消极阻碍因素。
相关推荐

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影响有哪些

苏联新经济政策是谁领导的